為什麼只要到了冬天,就容易感到全身痠痛呢?
這是因為,當氣溫下降或是氣壓改變,可能使得血管收縮,週邊血液循環較差、交感神經較興奮,軟組織特性也可能改變。
研究甚至顯示,長期暴露於冷濕狀態,關節軟組織會產生類似發炎反應,導致疼痛症狀惡化,這也是為什麼又濕又冷的天氣致使肌肉緊繃,使得身體筋骨筋膜疼痛的主因。
另外,肌肉太僵硬壓迫到末梢神經也是引發疼痛的原因之一。特別是早上起床,肌肉溫度還沒上升時,也會遇到類似不適的狀況。可以嘗試在不會疼痛的前提下進行伸展運動,配合慢速呼吸,讓背部、肩膀、手臂、膝蓋、大腿側伸展至少30秒最好。
季節交替時引發的「天氣痛」雖不致命但痛起來卻讓人坐立難安,為了不要再被溫度影響左右,接下來教你幾個預防疼痛的妙招:
進行戶外活動時,一定要穿戴保暖衣物、圍巾、手套,不要讓寒風吹到身體,以隔絕濕度及溫度造成的直接影響。
在家記得讓溫度保持在19~24℃,濕度控制在40%~60%,這是讓人體感到最舒適的狀態。恆定的室溫對健康有重要的意義,20℃左右的室溫最讓人舒服。這個溫度有利於身體散發多餘的熱量,如果室溫超過25℃,人體就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,會有熱的感覺。當溫度在8℃至18℃時,人體就會向外散熱;當睡眠溫度在18℃以下,也不容易進入深睡眠。
濕度則保持在40%~60%,若超出此範圍,許多灰塵、黴菌、塵蟎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,引發呼吸系統疾病肌肉疼痛症狀。
緩解天氣痛得靠提升自律神經能力,以緩慢與持續長時間運動的尤佳。建議運動首選是健走,只要比平常走路步伐再快一點即可,即可令全身血液循環通暢,自動神經也會恢復正常穩定,還能鍛鍊肌肉。
第二個推薦的運動是游泳,可提升新陳代謝及調節自律神經。第三個建議多做伸展運動。每次伸展運動只要10分鐘,藉由適度伸展放鬆筋膜、增加關節活動度,尤其柔軟有彈性的肌肉,才能保護身體,打造自己的抗痛體質。
根據統計顯示,約有三分之二關節或慢性疼痛的病患,在氣候變化時症狀會加劇。包括:退化性脊椎關節炎、肌肉筋膜痛、纖維肌痛症、風濕性關節炎、肌腱炎等疾病,讓人越冷痛得越厲害,其中又以退化性脊椎關節炎居多。嘗試溫和熱敷、泡溫泉有助於有效緩解疼痛症狀,中藥更有用於疏通經絡的藥浴,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不良,促進新陳代謝,有助疏通經絡、去風濕。
要防止天氣痛,特別是進入寒流來襲的時節,在外做好保暖工作、在家控制溫濕度、時時按壓穴道、熱敷、泡溫泉、藥浴,以及適當且持之以恆的運動,讓疼痛不再找上你喔!
延伸閱讀:【圖解】中醫手掌穴道、腳底穴道按摩: 對症下藥更有療效